瘢痕子宫术后再妊娠需重点关注子宫破裂风险、胎盘异常及产程管理,主要注意事项包括孕前评估、孕期监测、分娩方式选择、紧急预案制定及产后护理。
1、孕前评估:
计划妊娠前需经专业医生评估子宫瘢痕愈合情况,通过超声或核磁共振检查测量瘢痕处肌层厚度,厚度不足3毫米者需谨慎。既往剖宫产手术方式、术后感染史及两次妊娠间隔时间(建议≥18个月)均为关键评估指标。存在子宫憩室等并发症者需先进行修补手术。
2、孕期监测:
妊娠早期需明确孕囊着床位置,排除瘢痕妊娠。孕中晚期每4周进行超声监测瘢痕处肌层连续性,32周后缩短至每2周一次。出现异常腹痛、阴道流血等先兆子宫破裂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建议22-24周进行系统超声筛查胎盘位置,及时发现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
3、分娩决策:
阴道试产需严格符合条件:单胎头位、无骨盆狭窄、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存在且医院具备紧急剖宫产能力。试产过程中禁用缩宫素,需持续胎心监护。多数情况下建议择期剖宫产,手术时机一般定于孕38-39周,需避开原瘢痕部位做新切口。
4、应急准备:
具备多学科协作的急救预案,备足红细胞悬液及止血材料。明确告知孕妇子宫破裂典型表现:突发撕裂样腹痛、胎心异常、休克前兆。转诊至三级医院者需提前规划转运路线,孕34周后避免长途出行。
5、产后管理:
术后加强宫缩剂使用预防出血,延迟拔除导尿管观察血尿情况。母乳喂养时采取侧卧姿势减少腹部压力,咳嗽或排便时用手按压瘢痕部位。建议产后42天复查子宫复旧情况,两年内落实可靠避孕措施。
日常需保持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推荐燕麦、火龙果等软化粪便的食物,避免增加腹压动作。穿着高腰托腹带分担子宫重量,睡眠时采用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每周进行3次低强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或散步,单次不超过30分钟。保持会阴清洁,出现发热、恶露异味等感染征象需及时抗炎治疗。心理方面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焦虑,加入瘢痕子宫孕妇互助小组获取经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