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阑尾炎需采用低渣流质饮食过渡至半流质饮食,逐步恢复正常饮食。饮食调整方法有禁食期管理、流质阶段选择、半流质过渡时机、营养均衡原则、禁忌食物规避。
1、禁食期管理:
发病初期或术后24-48小时内需完全禁食,通过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待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正常后,经医生评估方可开始进食。禁食期间避免喂食任何固体或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肠道负担。
2、流质阶段选择:
初期可选用米汤、过滤蔬菜汤、稀释果汁等低纤维流质,温度保持37℃左右。每2-3小时给予50-100毫升,观察无腹痛呕吐后逐渐加量。避免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防止肠胀气诱发吻合口张力增加。
3、半流质过渡时机:
流质饮食耐受2-3天后改为藕粉、蛋黄羹、土豆泥等半流质。需保证食物研磨细腻无颗粒,蛋白质摄入量按1.2-1.5克/公斤体重计算。过渡期间密切观察体温及排便情况,出现腹胀需退回流质阶段。
4、营养均衡原则:
恢复期饮食需包含优质蛋白(鱼肉末、豆腐)、易消化碳水(软面条、粥类)及适量维生素(蒸胡萝卜泥)。采用少量多餐制,每日5-6餐,单次食量不超过150毫升。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禁用油炸、烧烤等高温烹饪。
5、禁忌食物规避:
病程2周内禁止食用坚果、粗纤维蔬菜、带籽水果等机械刺激性食物。忌食冷饮、碳酸饮料等可能引发肠痉挛的食品。调味品限制食盐每日不超过3克,禁用辣椒、芥末等辛辣调料。
康复期需保证每日饮水量达1000-1500毫升,分次饮用温水促进代谢。可逐步添加益生菌食品如无糖酸奶调节肠道菌群。两周后经复查确认炎症消退,方可过渡至普通饮食。恢复过程中出现呕吐、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睡眠时间保证10小时以上以促进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