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斑片状高密度影可能由肺部感染、肺结核、肺水肿、肺部肿瘤、尘肺病等原因引起。
1、肺部感染:
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是常见诱因,病原体侵袭肺泡后引发炎性渗出,影像学表现为斑片状阴影。需通过痰培养明确病原体后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如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
2、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肺组织干酪样坏死,CT可见上肺野为主的斑片影伴空洞形成。规范抗结核治疗需联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疗程通常6个月以上。
3、肺水肿:
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血管内液体渗入肺泡间隙形成蝶翼状阴影。治疗需纠正原发病,辅以利尿剂减轻肺淤血,严重者需机械通气支持。
4、肺部肿瘤:
原发性肺癌或转移瘤可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斑片影,多伴随分叶、毛刺等恶性征象。确诊需穿刺活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疗或靶向治疗。
5、尘肺病:
长期吸入二氧化硅等粉尘引发肺纤维化,影像学显示弥漫性结节伴斑片影。治疗以脱离粉尘环境为主,晚期可考虑肺灌洗或肺移植。
日常需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雾霾天气减少外出或佩戴N95口罩。适当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可改善肺功能,饮食宜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及白萝卜、百合等润肺食材。出现持续咳嗽、咯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复查胸部CT,职业暴露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肺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