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风湿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心悸气短、疲劳乏力、不规则发热和皮肤红斑等症状。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热累及心脏瓣膜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早期识别对预防瓣膜损害至关重要。
1、关节疼痛:
约75%患者出现游走性多关节炎,常见于膝、踝等大关节,表现为红、肿、热、痛。关节症状通常持续2-4周后自行消退,但可能反复发作。这种炎症反应与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需与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症状。
2、心悸气短:
心脏瓣膜受累初期可出现活动后胸闷心悸,二尖瓣最易被侵犯。听诊可闻及特征性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能早期发现瓣膜增厚或关闭不全。轻度心功能不全时建议限制体力活动,合并感染需抗生素治疗。
3、疲劳乏力:
与慢性炎症反应及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有关,患者常诉持续倦怠感。贫血和低热可能加重症状,需检测C反应蛋白和血沉评估炎症程度。保证充足休息,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改善体能。
4、不规则发热:
约50%患者出现38℃左右中低热,抗生素治疗无效。发热多伴随咽痛、头痛等链球菌感染残余症状,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滴度升高具有诊断价值。需与感染性疾病鉴别,必要时使用水杨酸制剂退热。
5、皮肤红斑:
特征性环形红斑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边缘隆起呈淡红色。皮下结节可见于肘关节等骨突部位,直径约0.5-2厘米。这些皮肤表现与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血管炎相关,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日常需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坚持低盐饮食减轻心脏负荷,推荐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改善循环。每月监测体重变化,出现下肢水肿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需立即就诊。青少年反复咽炎患者应规范治疗链球菌感染,风湿热病史者需长期青霉素预防。定期心脏超声检查可评估瓣膜病变进展,必要时考虑瓣膜修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