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群使用靶向治疗需重点关注药物耐受性、基础疾病管理、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监测及营养支持五个方面。
1、药物耐受性:
老年患者器官功能衰退可能影响药物代谢,需通过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测评估用药安全性。治疗前应进行全面的老年综合评估,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共病状态,根据结果调整靶向药物剂量或选择替代方案。
2、基础疾病管理: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时,需监测血压血糖波动。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可能加重心力衰竭,需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警惕间质性肺炎风险。
3、药物相互作用:
老年患者常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靶向药与华法林合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影响部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吸收。建议用药前详细核查药物配伍禁忌表,必要时调整合并用药方案。
4、不良反应监测:
需特别关注皮肤毒性、腹泻等常见反应,出现手足综合征时应加强皮肤护理。定期检测血常规预防骨髓抑制,对于EGFR抑制剂引起的甲沟炎可提前进行预防性修剪指甲。严重不良反应需及时减量或暂停用药。
5、营养支持:
治疗期间应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1.2-1.5克/公斤体重,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食欲。吞咽困难者可选择营养密度高的糊状食物,腹泻患者需增加电解质补充。必要时通过营养风险筛查评估是否需要医学营养干预。
老年靶向治疗患者应保持每日3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每周2次抗阻训练维持肌肉量。饮食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ω-3脂肪酸摄入。建立用药日历记录服药时间与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与电解质。家属需协助观察认知功能变化,出现定向力障碍等神经毒性症状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避免接种活疫苗,流感季节前需接种灭活疫苗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