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是指什么
发布于 2025/06/07 09:32
发布于 2025/06/07 09:32
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长期缺氧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肌病三种类型。
典型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常由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诱发,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或下颌,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发作时心电图可见ST段压低或T波倒置,冠状动脉造影多显示单支或多支血管狭窄超过70%。
患者无典型心绞痛症状,但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或运动负荷试验可发现心肌缺血证据。这类患者多合并糖尿病或高龄,因神经末梢损伤导致痛觉减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同样会增加心肌梗死和猝死风险,需通过冠状动脉CT或造影确诊。
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和心脏扩大,表现为心力衰竭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扩大伴收缩功能减低,射血分数多低于40%。冠状动脉造影可见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心肌梗死病史。
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有关,当心肌耗氧量增加时供需失衡。其他机制包括冠状动脉痉挛、微循环功能障碍和内皮功能异常。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这些因素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除典型症状外,需结合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或传统造影检查。心肌核素显像和心脏磁共振可评估心肌存活情况。血液检查需关注血脂、血糖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排除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患者需长期控制危险因素,建议低盐低脂饮食并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出现胸痛加重或休息时发作应立即就医,警惕急性冠脉综合征可能。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对疾病管理同样重要。
上一篇 : 眼睛下面有黑色斑块怎么办
下一篇 : 为什么会得尿毒症 得尿毒症的6类原因为你剖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