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RD在医学上指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是慢性肾脏病发展的最终阶段,表现为肾功能丧失90%以上,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主要病因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1、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损害肾小球滤过功能,约3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ESRD。典型症状包括蛋白尿、水肿及血压升高,需通过胰岛素控制血糖、限制蛋白质摄入延缓进展,最终需肾脏替代治疗。
2、高血压肾病:
持续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脏血流灌注不足。患者常出现夜尿增多、血肌酐升高,需联合降压药(如ACEI类、ARB类)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晚期需透析干预。
3、慢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异常引发肾小球持续炎症,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进行性下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和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可延缓病程,但多数患者仍会进展至ESRD。
4、多囊肾:
遗传性基因突变导致双肾多发囊肿,囊肿增大压迫正常肾组织。60岁以上患者约50%需透析,可通过托伐普坦延缓囊肿增长,疼痛严重时需手术减压。
5、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抗体攻击肾脏引发狼疮性肾炎,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关节痛及肾功能恶化。羟氯喹联合免疫抑制剂(如霉酚酸酯)可控制活动期病变,终末期需血液净化治疗。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水分摄入(尿量+500ml),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优先选择优质低蛋白饮食(鸡蛋清、鱼肉)。每周3次规律透析的同时,建议进行柔和的太极拳或步行锻炼以改善心肺功能。定期监测血钾、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心理上可通过加入病友互助小组缓解焦虑,家属应学习内瘘护理等居家照护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