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部肿胀伴疼痛可能由外伤、静脉功能不全、痛风性关节炎、感染或心脏/肾脏疾病引起,需结合伴随症状判断病因。
1、外伤因素:
足踝扭伤或肌肉拉伤是常见诱因,局部毛细血管破裂导致血肿形成,表现为突发性肿胀伴压痛。轻微损伤可通过冰敷缓解,若48小时后仍持续疼痛需排除骨折可能。
2、静脉回流障碍:
下肢静脉曲张或深静脉血栓会影响血液回流,表现为晨轻暮重的对称性肿胀,皮肤可能发亮发热。长期站立者需穿戴弹力袜,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
3、痛风急性发作:
高尿酸血症诱发关节内尿酸盐结晶沉积,常见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夜间疼痛加剧。低嘌呤饮食和碱化尿液有助于缓解,秋水仙碱等药物可控制炎症。
4、局部感染:
足部伤口感染或蜂窝组织炎会引起红肿热痛,可能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需及时清创并使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警惕糖尿病足风险。
5、系统性疾病:
心功能不全或肾病综合征导致水钠潴留时,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常见,多伴有呼吸困难或尿量减少。需完善心电图、肾功能等检查明确原发病。
建议抬高患肢避免久站,每日监测肿胀程度变化。控制每日盐分摄入不超过5克,适当补充含钾食物如香蕉、菠菜。若肿胀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皮肤发紫、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深静脉血栓等急症。夜间睡眠时可垫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避免穿着过紧鞋袜压迫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