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在春秋季花粉期、梅雨季霉菌活跃期、冬季冷空气刺激期三个时期最易发作。发作高峰主要与花粉浓度、空气湿度、温度骤降等因素相关。
1、春秋季花粉期:
春季3-5月树木花粉(如柏树、杨树)和秋季8-10月草本植物花粉(如蒿草、葎草)浓度达到峰值。花粉作为过敏原刺激鼻黏膜,引发打喷嚏、清水样鼻涕等典型症状。过敏体质者需提前两周使用鼻用激素预防,外出佩戴N95口罩。
2、梅雨季霉菌期:
6-7月持续阴雨导致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0%,室内外霉菌(如曲霉菌、链格孢菌)繁殖加速。霉菌孢子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诱发鼻黏膜充血肿胀。建议使用除湿机控制湿度在50%以下,定期清洗空调滤网。
3、冬季冷空气期:
12月至次年2月气温骤降时,冷空气直接刺激鼻黏膜血管收缩-舒张反应,导致神经源性炎症。表现为晨起连续打喷嚏、鼻塞加重。可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增强黏膜屏障,外出时用围巾覆盖口鼻。
过敏性鼻炎患者需建立全年防控意识,春秋季重点防花粉,梅雨季加强除霉,冬季注意保暖。日常坚持鼻腔冲洗,监测过敏原检测结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时需进行鼻内镜评估是否合并鼻息肉。合并哮喘者需同步控制下呼吸道炎症,避免发展为难治性病例。建议每周进行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呼吸道耐寒能力,饮食增加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