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妇女尿频可能由膀胱过度活动症、尿路感染、盆底肌松弛、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尿频问题可通过药物控制、盆底肌训练、抗感染治疗及血糖管理等方式改善。
1、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缩导致尿急尿频,表现为日间排尿超过8次、夜尿增多。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的膀胱黏膜萎缩有关。治疗可选用索利那新、米拉贝隆等药物抑制膀胱过度活动,配合定时排尿训练。
2、尿路感染:
细菌侵入尿道或膀胱引发炎症反应,常伴有排尿灼痛、尿液浑浊。老年女性因尿道短且雌激素减少更易感染。确诊需尿常规检查,治疗以左氧氟沙星、磷霉素等抗生素为主,同时建议多饮水冲刷尿道。
3、盆底肌松弛:
多次分娩或衰老导致盆底支持结构薄弱,可能引发压力性尿失禁伴尿频。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时漏尿。凯格尔运动可增强肌力,严重者需考虑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手术治疗。
4、糖尿病影响:
长期高血糖损害支配膀胱的神经,造成感觉异常和排空障碍。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伴尿频,空腹血糖检测可确诊。需通过胰岛素或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同时监测排尿日记评估膀胱功能。
建议每日饮水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摄入咖啡、酒精等利尿饮品。可尝试膀胱训练逐渐延长排尿间隔,穿着易穿脱衣物方便如厕。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排除肿瘤压迫,若出现血尿、发热或腰背痛需立即就医。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有助于改善盆底肌功能,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能增强整体肌力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