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易得糖尿病 糖尿病易找上6类人

发布于 2025/06/11 19:33

糖尿病易发生于有家族史、肥胖、缺乏运动、高血压及妊娠期血糖异常的人群。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超重或肥胖者、长期久坐不动者、高血压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以及年龄超过45岁的中老年人。

1、家族史:

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若父母一方患病,子女患病概率达30%-40%。这类人群需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2、肥胖者:

体重指数超过28的肥胖人群患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7倍。腹部脂肪堆积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内脏脂肪分泌的炎症因子会损害胰岛β细胞功能。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即需警惕,通过控制每日热量摄入和增加有氧运动可降低风险。

3、缺乏运动:

每周运动不足150分钟者更易出现糖代谢异常。运动不足会导致肌肉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骨骼肌摄取葡萄糖的能力减弱。建议采用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4、高血压:

血压超过140/90mmHg的患者常合并胰岛素抵抗。高血压与糖尿病共享代谢异常病理基础,血管紧张素Ⅱ会抑制胰岛素信号传导。这类人群需要同时控制血压和血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降压药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5、妊娠糖尿病:

孕期出现糖耐量异常的妇女产后转归为糖尿病的风险增加7倍。妊娠期胎盘分泌的激素会引发胰岛素抵抗,部分孕妇胰岛功能代偿不足就会导致血糖升高。产后6-12周应复查糖耐量,之后每3年筛查一次。

预防糖尿病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主食控制在200-300克,优先选择燕麦、荞麦等低升糖指数食物。每周进行5次以上中等强度运动,保持BMI在18.5-23.9之间。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空腹血糖,有高危因素者需加测餐后2小时血糖。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