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恢复期需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外伤、合理饮食、规律复查及心理疏导。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恢复期患儿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需通过综合管理降低复发风险。
1、预防感染:
感染是ITP复发的重要诱因。恢复期患儿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外出时佩戴口罩,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疫苗接种需在血液科医生指导下推迟或选择性接种,避免接种减毒活疫苗。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不可自行使用退热药(如阿司匹林可能加重出血倾向)。
2、避免外伤:
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⁹/L时需限制剧烈运动。选择柔软防滑的鞋子,家具边角加装防护垫,避免骑自行车、滑板等高风险活动。牙刷选用软毛材质,擤鼻涕动作轻柔。若发生磕碰后出现皮肤瘀斑增多、牙龈出血不止等情况,需立即检测血小板水平。
3、合理饮食:
每日保证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和维生素B12的食物摄入,促进造血功能恢复。深色蔬菜(如菠菜、苋菜)和柑橘类水果可补充叶酸及维生素C。避免过硬、过热或带刺食物损伤口腔黏膜。中药食疗如花生衣煎水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4、规律复查:
初期每1-2周检测血常规,稳定后逐渐延长至1-3个月复查。复查内容包括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外周血涂片。若血小板持续低于30×10⁹/L或出现新发出血点,需考虑调整治疗方案(如口服艾曲泊帕或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5、心理疏导:
长期服药患儿易产生焦虑情绪。家长可通过绘本、游戏等方式解释疾病知识,避免过度强调"血液病"概念。鼓励参与绘画、音乐等温和的兴趣活动,建立病友家庭互助小组。学龄儿童返校前应与校方沟通,避免体育课剧烈运动和同学间的打闹行为。
恢复期患儿需保持每日8-10小时睡眠,午休不超过1小时。衣物选择宽松纯棉材质减少皮肤摩擦。可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运动前后观察皮肤有无新发出血点。家庭环境中避免使用樟脑丸等化学制剂,饲养宠物需确保已完成驱虫和疫苗接种。若患儿出现头痛、呕吐或视物模糊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提示可能发生颅内出血,须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