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病变通常指乳腺导管内出现的异常改变,可能由导管扩张、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等原因引起。这类病变需要通过乳腺超声、钼靶或病理活检进一步明确性质。
1、导管扩张
乳腺导管扩张多与内分泌紊乱有关,常见于围绝经期女性。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或乳晕区肿块,液体可能呈黄色或血性。该病变属于良性过程,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即可。若合并感染需使用抗生素,严重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扩张导管。
2、导管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单发多见。典型症状为单侧乳头血性溢液,部分患者可触及乳晕区小肿块。通过乳管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以局部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但存在复发可能。
3、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
导管上皮细胞出现异常增生但未达到癌变标准,属于癌前病变。患者可能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乳房胀痛。需通过穿刺活检确诊,建议每3-6个月复查乳腺影像学,必要时行预防性手术切除。
4、导管原位癌
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未突破基底膜,属于早期恶性病变。临床表现不典型,部分患者钼靶检查可见微小钙化灶。治疗需根据范围选择保乳手术或全乳切除,术后可能需补充放疗,五年生存率超过95%。
5、浸润性导管癌
癌细胞已突破导管向周围组织浸润,占乳腺癌70%以上。典型表现为无痛性肿块伴皮肤橘皮样改变。需综合采用手术、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可通过新辅助治疗提高保乳概率。
发现乳腺导管病变后应避免过度焦虑,但须重视规范检查。建议每月进行乳房自检,40岁以上女性每年接受乳腺超声和钼靶筛查。日常减少高脂饮食摄入,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适度运动如游泳、瑜伽有助于调节内分泌,避免熬夜和情绪压力。若出现乳头溢液、乳房皮肤凹陷等异常表现,应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