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创面修复期的特点主要包括创面收缩、新生上皮覆盖、瘢痕形成、色素沉着改变以及功能恢复。烧伤创面修复是机体对损伤的自然反应,涉及炎症消退、组织再生和重塑等多个阶段。
1、创面收缩
修复期早期创面边缘的成纤维细胞活化并产生收缩力,使创面面积逐渐缩小。这一过程有助于减少需要再生的皮肤范围,但过度收缩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受限或外观畸形。
2、新生上皮覆盖
表皮干细胞从残存的毛囊、汗腺等皮肤附属器或创面边缘增殖迁移,形成半透明的粉红色新生上皮。浅二度烧伤通常7-14天完成上皮化,深二度烧伤需3周以上。
3、瘢痕形成
真皮层损伤后,成纤维细胞过度分泌胶原纤维导致瘢痕增生。修复初期瘢痕呈红色隆起状,质地坚硬,可能伴有瘙痒疼痛,6-12个月后逐渐软化平坦。
4、色素沉着改变
新生皮肤黑色素细胞功能不稳定,可能出现色素沉着或脱失。深肤色人群更易出现明显色差,紫外线暴露会加重色素异常,该过程可能持续1-2年。
5、功能恢复
深度烧伤修复后常伴随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功能障碍。需早期介入康复训练,通过压力治疗、关节活动度练习等方式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
烧伤修复期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抓挠摩擦。穿着宽松棉质衣物,使用医用硅酮制剂可改善瘢痕外观。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胶原合成。每日进行适度功能锻炼,但需避免阳光直射新生皮肤。如出现瘢痕增生挛缩影响功能或持续感染,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手术矫正或专业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