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瘤通常指胃内良性肿瘤,胃癌则是恶性肿瘤,两者在性质、症状和治疗上有明显区别。主要区别包括病理类型、生长方式、转移风险、预后效果和治疗方案。
1、病理类型
胃部瘤多为平滑肌瘤、腺瘤等良性病变,细胞分化良好,生长缓慢。胃癌以腺癌为主,包括肠型和弥漫型,细胞异型性明显,分化程度低。良性肿瘤通常局限在黏膜或肌层,恶性肿瘤常突破基底膜向深层浸润。
2、生长方式
胃部瘤多呈膨胀性生长,形成边界清晰的肿块,可推动且不侵犯周围组织。胃癌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规则,易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内镜下可见溃疡型、肿块型或弥漫浸润型病灶。
3、转移风险
胃部瘤不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切除后复发概率低。胃癌早期即可通过淋巴道转移至胃周淋巴结,进展期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脏、肺脏等器官,腹膜种植转移也较常见。
4、预后效果
胃部瘤完整切除后五年生存率接近100%,基本不影响自然寿命。胃癌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晚期胃癌五年生存率不足30%。
5、治疗方案
胃部瘤较小且无症状时可观察,较大时行内镜下切除或局部楔形切除术。胃癌需根据分期选择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根治性胃切除术,进展期需配合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
定期胃镜检查是鉴别胃部病变性质的关键,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1-2年进行胃镜筛查。出现上腹隐痛、饱胀感、黑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避免高盐腌制食物,保持规律饮食有助于胃部健康。确诊胃部肿瘤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性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