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通常不会传染,但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可能具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常见错误认识主要有将慢性支气管炎等同于传染病、忽视吸烟对支气管炎的诱发作用、误认为抗生素对所有支气管炎有效、低估空气污染的影响、混淆支气管炎与哮喘症状。
1、传染性误解
急性支气管炎多由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引起,可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阶段性传染性。慢性支气管炎是气道长期炎症反应,与环境刺激和吸烟相关,本身不具备传染性。接触急性支气管炎患者时应保持一米以上距离,患者咳嗽时需用肘部遮挡。
2、吸烟诱发忽视
烟草中的焦油和尼古丁会破坏支气管纤毛防御功能,导致黏液分泌异常。临床数据显示约80%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有吸烟史,戒烟可使咳嗽症状在6-8周内明显改善。电子烟同样会引发气道高反应性,不能作为替代选择。
3、抗生素滥用
约90%急性支气管炎由病毒引起,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无效。细菌性支气管炎需通过痰培养确认,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盲目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
4、空气污染影响
PM2.5颗粒可沉积在终末细支气管,刺激上皮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冬季雾霾天气支气管炎就诊量增加约40%,建议佩戴N95口罩。室内装修产生的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也是重要诱发因素,新装修房屋应充分通风。
5、哮喘症状混淆
支气管炎以持续性咳嗽伴黄痰为特征,哮喘表现为发作性喘息。但咳嗽变异性哮喘可能仅表现为干咳,需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鉴别。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存在两种疾病,称为哮喘-支气管炎重叠综合征。
支气管炎患者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以稀释痰液,室内湿度控制在50%-60%为宜。冬季注意颈部保暖,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增强膈肌力量。饮食选择白萝卜、雪梨等润肺食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出现呼吸急促、血痰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慢性患者建议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