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部肿块、骨痛、发热、贫血、眼球突出等。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多样且与肿瘤原发部位、转移情况密切相关。
1、腹部肿块
约半数患儿以腹部肿块为首发症状,肿块多位于肾上腺区域或腹膜后,质地坚硬且固定。肿块压迫周围器官时可引起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儿因肿瘤分泌血管活性肠肽可能出现顽固性腹泻。
2、骨痛
肿瘤骨转移常见于长骨、颅骨和脊柱,表现为持续性疼痛、跛行或拒绝行走。骨髓侵犯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部分患儿出现特征性的眶周瘀斑。骨痛在夜间加重是典型特点,需与生长痛鉴别。
3、发热
不明原因发热见于多数晚期患儿,体温波动在38-39摄氏度之间,对抗生素治疗反应差。发热机制与肿瘤坏死因子释放、骨髓侵犯继发感染有关。部分患儿伴随盗汗、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4、贫血
肿瘤骨髓转移可抑制造血功能,导致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表现。出血倾向可能与血小板减少相关。实验室检查常见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外周血涂片可见幼稚红细胞。
5、眼球突出
眼眶转移时出现单侧眼球突出、眼睑瘀青和结膜充血,称为"浣熊眼"征。肿瘤压迫视神经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或瞳孔异常。部分患儿伴有眼肌麻痹引起的斜视或复视。
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需定期监测24小时尿香草扁桃酸水平,配合骨髓穿刺、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治疗期间应保证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理性骨折。家长需观察患儿疼痛程度、活动能力变化,及时报告新发皮肤瘀斑或神经系统症状。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结合手术、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