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小儿腹泻的因素主要有肠道感染、饮食不当、过敏反应、气候变化和药物影响。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症状,家长需及时识别诱因并采取干预措施。
1、肠道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原体侵袭肠道黏膜会导致渗透性腹泻,常伴随发热呕吐。细菌性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可引起黏液脓血便。需通过粪便检测明确病原,病毒性感染以补液为主,细菌性感染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蒙脱石散等药物。
2、饮食不当
过早添加辅食、食物污染或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食物会加重胃肠负担。婴幼儿消化酶分泌不足时,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发酵引发渗透性腹泻。建议母乳喂养至6月龄,逐步引入米粉等低敏辅食,避免生冷食物。
3、过敏反应
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接触乳制品后会出现腹泻伴湿疹,部分对鸡蛋、小麦过敏的婴幼儿进食后可能发生肠黏膜损伤。家长需记录饮食日记,采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喂养,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
4、气候变化
季节交替时温差过大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夏季高温加速食物变质,冬季寒冷可能诱发病毒性肠炎。需注意腹部保暖,夏季现做现食,定期消毒餐具玩具。
5、药物影响
抗生素使用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发腹泻,某些退热药也可能刺激胃肠黏膜。需在医生指导下配合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物掩盖病情。
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尿量,轻度腹泻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母乳喂养儿继续哺乳。避免高糖饮料加重渗透性腹泻,6月龄以上婴幼儿可食用苹果泥、焦米汤等收敛性食物。若出现持续发热、血便、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须立即就医进行大便常规和电解质检查。注意奶瓶消毒和手卫生,轮状病毒疫苗能有效预防秋冬季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