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补液常用液体主要有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复方氯化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和甘露醇溶液等。
1、葡萄糖溶液
葡萄糖溶液是临床最常用的补液制剂之一,主要用于补充水分和能量。常见浓度为5%和10%,适用于低血糖、脱水及无法进食患者的能量补充。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可用于肠外营养支持,但需注意输注速度以避免血糖波动。
2、氯化钠溶液
氯化钠溶液即生理盐水,浓度为0.9%,与人体血浆渗透压相等。主要用于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血容量,是抢救休克、出血等急症的基础补液选择。在大量输注时需监测血钠水平。
3、复方氯化钠溶液
复方氯化钠溶液又称林格氏液,除含氯化钠外还含有钾、钙等电解质,更接近人体细胞外液成分。适用于手术中补液、烧伤及腹泻导致的电解质丢失,可有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碳酸氢钠溶液
碳酸氢钠溶液主要用于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常见浓度为1.4%和5%。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下可调节酸碱平衡。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并监测血气分析。
5、甘露醇溶液
甘露醇是高渗性脱水剂,常用浓度为20%。通过渗透性利尿作用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适用于脑水肿、青光眼等急症。需注意快速输注可能引起血容量不足。
临床补液需根据患者脱水类型、电解质水平及酸碱状态个体化选择。轻度脱水可优先口服补液盐,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心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控制输液速度,糖尿病患者使用含糖液体需监测血糖。所有静脉补液治疗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定期评估液体出入量及实验室指标,避免容量负荷过重或电解质紊乱。同时需结合病因治疗,如感染患者需抗感染,腹泻患者需止泻等综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