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与牙周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范围、组织损伤程度及治疗难度,可从炎症范围、牙槽骨状态和症状严重性三方面区分。牙龈炎仅累及牙龈组织,表现为红肿出血;牙周炎则侵犯牙周膜及牙槽骨,伴随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1、炎症范围
牙龈炎的炎症局限于牙龈边缘和龈乳头,通常由牙菌斑堆积引起,牙龈呈现鲜红色且易出血,但未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炎的感染范围更广,已扩散至牙龈下方的牙周韧带和牙槽骨,形成牙周袋,导致牙龈与牙齿分离。
2、牙槽骨状态
牙龈炎不会造成牙槽骨吸收,通过洁治和口腔清洁可完全恢复。牙周炎的特征性改变是牙槽骨进行性破坏,X线片可见骨高度降低,这种骨质流失不可逆,即使控制炎症后仍需通过骨移植等手术修复缺损。
3、症状严重性
牙龈炎症状较轻,表现为刷牙出血或口臭,无持续性疼痛。牙周炎除出血外还会出现牙龈萎缩、牙齿敏感、咀嚼无力,晚期出现牙齿移位或自行脱落。牙周炎患者常伴全身炎症反应,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风险。
预防两类疾病均需每日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每半年接受专业洁治。牙龈炎患者可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辅助消炎,牙周炎患者需定期进行牙周刮治。吸烟者戒烟可降低牙周炎恶化概率,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助于减少口腔感染。出现牙龈出血超过两周或牙齿松动时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