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阴道炎与滴虫性阴道炎在致病微生物、典型症状、分泌物特征及治疗方案上存在明显差异。霉菌性阴道炎主要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外阴瘙痒、豆渣样白带;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导致,常见泡沫状黄绿色分泌物及性交痛。两者区别主要涉及病原体类型、症状表现、传播途径、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五个方面。
1、病原体类型
霉菌性阴道炎由假丝酵母菌过度繁殖引起,属于真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力下降或滥用抗生素者。滴虫性阴道炎病原体为阴道毛滴虫,属于原虫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公共浴具间接传播。两种病原体的显微镜下形态差异显著,假丝酵母菌可见芽生孢子及假菌丝,毛滴虫呈梨形带鞭毛。
2、症状表现
霉菌性阴道炎突出症状为剧烈外阴瘙痒,夜间加重,伴灼痛感及排尿不适,阴道黏膜可见白色伪膜。滴虫性阴道炎典型表现为大量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有明显异味,部分患者出现性交疼痛及尿频尿急。两者均可引起外阴红肿,但滴虫感染更易合并尿道炎。
3、传播途径
霉菌性阴道炎多为内源性感染,假丝酵母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在阴道菌群失衡时致病,少数通过性接触传播。滴虫性阴道炎主要经性行为传播,男性感染者常无症状但具有传染性,也可通过潮湿环境中的污染物间接传播,公共卫生管理不善地区发病率较高。
4、诊断方法
霉菌性阴道炎通过阴道分泌物镜检发现菌丝或孢子确诊,PH值通常小于4.5,胺试验阴性。滴虫性阴道炎需在分泌物中找到活动的毛滴虫,PH值多大于4.5,胺试验可能阳性。两种疾病均可进行病原体培养,但滴虫培养需要特殊培养基。
5、治疗药物
霉菌性阴道炎常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栓剂、制霉菌素片、氟康唑胶囊,严重者需延长疗程。滴虫性阴道炎需口服硝基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片、替硝唑片,性伴侣需同步治疗。混合感染需联合用药,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及盆浴。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过度冲洗阴道。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乳酸菌制剂。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完成规定疗程,症状消失后复查确认病原体转阴。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时及时复诊调整方案,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需加强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