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布于 2025/06/19 15:56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以房角逐渐粘连闭合、眼压缓慢升高为特征的眼部疾病,属于青光眼的常见类型之一,主要与眼球解剖结构异常、遗传因素、年龄增长等因素有关。该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视力模糊、眼胀头痛、虹视等症状,需通过眼压测量、房角镜检查、视野检查等手段确诊。

1、解剖结构异常

眼球前房较浅、房角狭窄等先天结构异常是发病的基础因素。这类人群的虹膜根部容易与角膜内皮接触,导致房水排出通道逐渐阻塞。早期可通过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预防房角闭合,若已发生广泛粘连则需进行滤过性手术如小梁切除术。

2、遗传因素

有青光眼家族史者患病概率显著增高,可能与调控房角发育的基因突变有关。建议直系亲属定期进行眼压和房角检查,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时间暗环境用眼,减少瞳孔散大诱发的房角关闭。

3、年龄增长

50岁以上中老年人晶状体增厚会使前房更浅,增加发病风险。合并远视眼者更需警惕,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眼压和视神经,可考虑使用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缩小瞳孔改善房水循环。

4、情绪波动

焦虑紧张等情绪变化可能通过神经调节诱发瞳孔散大。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突然的兴奋或惊吓,发作期可口服乙酰唑胺片配合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

5、药物影响

长期使用散瞳药或抗抑郁药可能诱发房角关闭。用药前需评估青光眼风险,必要时选择替代药物。急性发作时可静脉滴注甘露醇快速降眼压,配合前房穿刺等紧急处理。

患者需终身定期监测眼压和视功能,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长时间低头等行为。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抗氧化剂。选择太极拳等温和运动,避免举重、倒立等增加胸腔压力的动作。若出现恶心呕吐、剧烈眼痛等急性发作症状须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视神经损伤。建议每3-6个月复查视野和视神经纤维层厚度,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