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脓肿通常由腹腔内感染扩散或术后并发症引起,主要原因有腹腔脏器穿孔、腹部手术感染、腹腔内炎症蔓延、外伤后感染以及血源性感染等。腹腔脓肿可能表现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
1、腹腔脏器穿孔
胃溃疡穿孔、阑尾穿孔或肠穿孔等会导致消化道内容物泄漏至腹腔,细菌在局部繁殖形成脓肿。这类患者常有突发剧烈腹痛伴腹膜刺激征,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需联合抗生素与手术引流,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甲硝唑等。
2、腹部手术感染
胃肠道或胆道手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瘘或切口感染,引发局部脓液积聚。患者术后持续发热伴切口渗液时需警惕,超声或CT可明确诊断。处理包括切口开放引流、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广谱抗生素,严重者需二次手术。
3、腹腔内炎症蔓延
急性阑尾炎、憩室炎或盆腔炎未及时控制时,炎症可能穿透脏器包膜形成局限性脓肿。患者原有症状加重并出现包块时需考虑该情况,治疗需穿刺引流联合抗生素,常用药物有左氧氟沙星、奥硝唑等。
4、外伤后感染
开放性腹部损伤或闭合性肠管破裂后,污染物进入腹腔可能引发感染灶。这类患者外伤后数日出现持续腹痛伴发热,CT显示液气平面可确诊。需手术清创并应用覆盖肠道菌群的抗生素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5、血源性感染
败血症或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细菌经血流播散至腹腔形成多发性小脓肿。患者多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血培养阳性可辅助诊断。治疗需长程静脉抗生素,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等药物。
腹腔脓肿患者应保持半卧位以利引流,饮食需从流质逐步过渡至低渣膳食。恢复期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等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若出现持续发热或腹痛加剧须立即复诊。术后患者需按医嘱规范换药,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脓肿吸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