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神经痛的疾病主要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多发性硬化等。这些疾病可能因神经损伤、炎症或压迫导致疼痛信号异常传递,表现为刺痛、灼烧感或电击样疼痛。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长期高血糖可损害周围神经的微血管和髓鞘结构,导致远端对称性疼痛,常见于手足部位。患者可能伴随麻木、感觉减退或蚁走感。控制血糖是基础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甲钴胺修复神经,或加巴喷丁缓解疼痛。
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复活后侵袭神经节,引发皮肤疱疹愈合后的持续性疼痛。疼痛常呈刀割样或闪电样,沿受累神经分布。早期抗病毒治疗可降低发生率,遗留神经痛时可选用普瑞巴林或局部利多卡因贴剂。
3、三叉神经痛
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导致面部突发性剧痛,触发点可能位于咀嚼或洗脸时。典型表现为单侧面部电击样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卡马西平是一线治疗药物,微血管减压术适用于药物无效者。
4、坐骨神经痛
腰椎间盘突出或梨状肌综合征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部至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咳嗽或久坐可能加重症状。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可配合双氯芬酸钠缓解炎症,严重者需考虑椎间孔镜手术。
5、多发性硬化
中枢神经髓鞘脱失导致感觉异常和神经痛,常见于视神经或脊髓受累时。疼痛可能伴随肢体无力或视力下降。疾病修饰治疗如干扰素β可延缓进展,神经痛可尝试阿米替林等药物。
神经痛患者需注意避免寒冷刺激和过度劳累,均衡摄入B族维生素和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神经修复。建议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或快走,疼痛发作期可采用热敷或经皮电刺激辅助缓解。定期监测原发病病情,出现新发疼痛或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复查神经传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