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和肺大动脉炎可通过病原体感染、病变部位、典型症状、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区分。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主要累及肺实质;肺大动脉炎属于血管炎性疾病,以肺动脉炎症为主要表现。
1.病原体差异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可通过痰涂片或培养检出抗酸杆菌。肺大动脉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无明确病原体感染证据,可能与遗传因素或免疫异常相关。
2.病变部位
肺结核病变多位于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形成渗出、增殖或干酪样坏死病灶。肺大动脉炎主要侵犯肺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壁,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3.临床表现
肺结核典型症状包括午后低热、盗汗、咳嗽咳痰超过两周,部分患者出现咯血。肺大动脉炎常见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可能伴发雷诺现象、关节痛等全身血管炎表现。
4.影像学特征
肺结核胸部CT可见斑片状阴影、空洞形成或钙化灶,多伴有卫星灶。肺大动脉炎CT肺动脉造影显示血管壁环形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可见马赛克灌注征。
5.实验室检查
肺结核患者结核菌素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常呈阳性,痰结核杆菌核酸检测有助确诊。肺大动脉炎需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等免疫指标,血管造影是诊断金标准。
肺结核患者需规范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治疗周期通常6个月以上。肺大动脉炎以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重症需使用生物制剂。两者均需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疗效,肺结核患者应注意隔离防护,肺大动脉炎患者需监测血管并发症。日常需保证营养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咯血或呼吸困难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