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相比普通肝素具有抗凝效果更稳定、出血风险更低、使用更方便等优势。
低分子肝素通过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Xa发挥抗凝作用,对凝血酶抑制作用较弱,因此抗凝效果更可预测,无需频繁监测凝血指标。普通肝素需持续静脉输注或多次皮下注射,而低分子肝素半衰期较长,通常每日1-2次皮下注射即可维持疗效,患者依从性更高。低分子肝素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概率显著低于普通肝素,且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剂量反应更稳定,尤其适用于肾功能正常患者的长期抗凝治疗。
普通肝素需依赖抗凝血酶Ⅲ发挥作用,个体差异较大,需根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调整剂量,增加用药复杂性。普通肝素可能诱发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严重时可导致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对血小板影响较小,但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使用,因其主要经肾脏代谢,蓄积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使用抗凝药物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观察皮肤黏膜有无瘀斑、牙龈出血等异常,定期复查凝血功能。饮食上保持均衡,避免过量摄入维生素K丰富的绿叶蔬菜影响药效,出现严重头痛、呕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