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增生多发扁平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术、外科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定期随访观察、调整生活方式等方式治疗。直肠增生多发扁平息肉通常由长期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饮食结构不合理、肠道菌群失衡、免疫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内镜下切除术
内镜下切除术适用于直径较小的直肠增生多发扁平息肉,常见术式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通过电切圈套器将息肉完整切除,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则利用特殊器械将黏膜层与肌层分离后切除。内镜下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可能出现轻微出血或穿孔,多数可通过内镜下止血或保守治疗解决。
2、外科手术切除
外科手术切除适用于直径较大、基底较宽或疑似恶变的直肠增生多发扁平息肉。常见术式包括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和经腹直肠前切除术。经肛门局部切除术通过肛门自然腔道直接切除息肉,经腹直肠前切除术需开腹或腹腔镜辅助完成。外科手术切除范围更彻底,但创伤较大,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瘘、感染等并发症。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由炎症引起的直肠增生多发扁平息肉,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等药物。美沙拉嗪肠溶片能够抑制肠道炎症反应,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药物治疗需结合具体病因,对已形成的息肉效果有限。
4、定期随访观察
定期随访观察适用于直径较小、生长缓慢、无明显症状的直肠增生多发扁平息肉。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肠镜检查,监测息肉大小、形态变化。随访期间如发现息肉增大、表面糜烂或出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定期随访可早期发现息肉恶变倾向,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5、调整生活方式
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直肠增生多发扁平息肉复发或进展。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量食用西蓝花、燕麦、苹果等食物,减少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这些措施能够改善肠道环境,降低息肉复发概率。
直肠增生多发扁平息肉患者治疗后应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术后1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遵医嘱定期复查肠镜。日常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如出现便血、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息肉复发,建议每年进行体检,包括粪便隐血试验等筛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