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接种疫苗、切断传播途径、增强免疫力、定期筛查四种方式实现。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类型,不同类型传播方式及预防重点略有差异。
1、接种疫苗
甲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相应类型肝炎最有效的手段。乙型肝炎疫苗需按0-1-6月程序完成三针接种,新生儿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首针。甲型肝炎疫苗适用于未感染过的儿童及高危人群,如经常外出就餐或旅行者。疫苗接种后需检测抗体水平确认免疫效果。
2、切断传播途径
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应注意饭前便后洗手、避免生食海鲜及不洁饮水。乙型、丙型、丁型肝炎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需杜绝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物品,确保医疗操作使用消毒器械,性接触时采取防护措施。纹身、穿耳洞等应选择正规机构。
3、增强免疫力
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饮食需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色蔬菜。避免长期熬夜、过量饮酒等损害肝脏的行为。慢性肝病患者更需注意避免加重肝脏负担。
4、定期筛查
高危人群应每6-12个月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等。孕妇需常规筛查乙肝,阳性者新生儿需及时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接触疑似污染血液后应立即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暴露后预防。已感染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及病毒载量。
日常生活中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生熟食物分开处理,贝类等水产品彻底煮熟。家庭成员中肝炎患者应避免共用牙刷、毛巾等个人物品,感染者衣物需单独清洗消毒。医务人员、急救人员等职业暴露风险较高者应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并做好标准防护。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尿色加深等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