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大量暗红色血液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可能由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原因引起。建议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1、胃溃疡
胃溃疡可能导致胃黏膜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在胃酸作用下呈暗红色。患者常伴有上腹痛、反酸等症状。治疗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抑制胃酸,配合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胃黏膜。出血严重时需内镜下止血或手术干预。
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可导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呕血量大且颜色暗红。可能伴随腹水、脾大等症状。紧急处理需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降低门脉压力,必要时行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注射治疗。预防再出血需长期服用普萘洛尔片。
3、急性胃黏膜病变
应激、药物或酒精等因素可引起胃黏膜急性损伤出血。出血多为弥漫性,呕吐物呈咖啡渣样或暗红色。治疗需停用损伤因素,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配合康复新液促进黏膜修复。严重出血需输血支持。
4、胃癌
肿瘤侵蚀血管可导致持续性暗红色呕血,可能伴有消瘦、贫血等症状。确诊需胃镜活检,治疗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化疗或放疗。止血可使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配合营养支持治疗。
5、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
剧烈呕吐或干呕可能导致贲门黏膜纵向撕裂出血。呕血多为鲜红或暗红色,可自行停止。治疗需使用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减少胃酸分泌,必要时内镜下止血。避免剧烈呕吐可预防复发。
出现呕血时应立即禁食禁水,采取侧卧位防止窒息,记录呕血量与性状。就医后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胃镜等检查。治疗期间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稳定。出院后遵医嘱定期复查,慢性肝病患者需监测肝功能,长期服药者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