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右上腹疼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黄疸等症状。肝脓肿是肝脏内化脓性感染形成的脓腔,主要由细菌或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胆道感染、腹腔感染扩散、外伤或手术等。
1、寒战高热
寒战高热是肝脓肿的典型症状,体温可超过39摄氏度,伴随反复畏寒发抖。这与病原体释放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有关。细菌性肝脓肿起病急骤,阿米巴性肝脓肿发热相对缓和。需通过血培养、脓液培养明确病原体,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
2、右上腹疼痛
右上腹持续性胀痛或钝痛是肝脓肿的核心表现,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体检可见肝区叩击痛,伴有腹肌紧张。疼痛源于肝脏包膜受脓腔扩张牵拉,若脓肿靠近膈肌可出现呼吸受限。治疗需联合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奥硝唑胶囊等广谱抗生素,脓肿直径超过5厘米需考虑经皮肝穿刺引流术。
3、食欲减退
肝脓肿患者普遍存在食欲显著下降伴恶心呕吐,与炎症反应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相关。长期摄入不足可引发营养不良,加重病情恢复难度。治疗期间应给予易消化高蛋白流食,必要时静脉补充氨基酸注射液。控制感染后食欲可逐步恢复,使用多潘立酮片改善消化功能。
4、体重下降
短期内体重减轻超过5%需警惕肝脓肿消耗状态。脓毒血症导致的高代谢与进食减少共同引发消瘦,严重者出现低蛋白血症。监测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给予肠内营养粉剂补充,感染控制后体重可回升。合并糖尿病者需调整胰岛素注射液用量。
5、黄疸
约三成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提示脓肿压迫胆管或继发胆管炎。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伴碱性磷酸酶异常。需行MRCP检查胆道情况,除抗感染治疗外,可短期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利胆。梗阻性黄疸需ERCP放置鼻胆管引流。
肝脓肿患者应卧床休息,采用高热量低脂饮食,每日保证2000毫升饮水。恢复期可逐步增加鱼肉、蒸蛋等优质蛋白摄入,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观察3个月无复发可恢复正常活动。出现持续发热或腹痛加重应立即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