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确实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流感病毒传染性强弱与病毒亚型、环境通风条件、个人防护措施等因素相关。
流感病毒在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传播概率显著增加。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携带病毒颗粒,在1米范围内被他人吸入导致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触摸口鼻眼等黏膜部位也是常见传播途径。部分流感病毒可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增加远距离传播风险。冬季低温干燥环境有利于病毒存活,通常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流感高发季节。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慢性病患者、孕妇、婴幼儿和老年人更易感染且症状较重。甲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快,人群普遍易感,容易引起季节性流行甚至大流行。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全球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季节性流感。医疗机构、学校、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容易出现聚集性疫情。
预防流感传播需采取综合措施。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建议高风险人群每年接种。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经常用肥皂洗手,避免用未清洁的手接触面部。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必要时佩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对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出现流感样症状时应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班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