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脾两虚可通过按摩内关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神门穴、中脘穴等穴位改善症状。心脾两虚多由思虑过度、久病体虚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1、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摩该穴位有助于宁心安神、理气止痛,适用于心脾两虚引起的心悸、胸闷等症状。可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以酸胀感为宜。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按摩该穴位能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适合心脾两虚导致的食欲减退、乏力等表现。可采用点按或艾灸方式刺激穴位。
3、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该穴位为肝脾肾三经交汇处,按摩可调和气血、健脾养心,改善心脾两虚引发的失眠、月经不调等问题。建议用指腹顺时针揉按。
4、神门穴
神门穴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刺激此穴具有养心安神功效,能缓解心脾两虚所致的心烦、多梦等症。可用拇指指甲轻掐穴位配合深呼吸。
5、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按摩该穴位可健运脾胃、化湿降逆,适用于心脾两虚伴随的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可用掌根轻柔推揉穴位周围。
按摩穴位需长期坚持,每日1-2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配合规律作息、避免过度思虑,饮食宜选择山药、红枣、小米等健脾养心之品。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辨证治疗,必要时可配合归脾丸、人参养荣丸等中成药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