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病毒感染可能继发细菌感染,但并非必然发生。鼻病毒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通常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炎症,当局部免疫防御受损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
鼻病毒感染后鼻腔及咽喉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纤毛摆动功能减弱,黏液清除能力下降,这种微环境变化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条件致病菌提供了定植机会。儿童、老年人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因免疫功能较弱,更易出现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典型表现包括感冒症状持续加重,出现脓性鼻涕、持续发热超过3天、咳黄绿痰等细菌感染特征。
健康成年人感染鼻病毒后,多数仅表现为自限性上呼吸道症状,通过充分休息、适量补液可在1周内痊愈。但若合并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基础疾病,或存在吸烟、空气污染等刺激因素时,鼻病毒破坏的黏膜屏障可能成为细菌入侵门户,诱发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或中耳炎。
预防继发感染需注意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可减少病毒载量。出现耳痛、面部压痛、呼吸困难等细菌感染征象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或左氧氟沙星片等抗菌药物。日常应加强手卫生,流感季节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慢性病患者可咨询医生接种肺炎球菌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