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的运动损伤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加压包扎、抬高患处、药物治疗等方式处理。运动损伤通常由热身不足、动作错误、防护缺失、场地隐患、过度疲劳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发生急性损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避免加重损伤。踝关节扭伤或肌肉拉伤时,需用支具或绷带固定患处,减少关节活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者须拄拐杖减轻负重,休息时间根据损伤程度维持在1-4周。
2、冷敷热敷
损伤后48小时内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可收缩血管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肩袖损伤等慢性劳损可直接热敷缓解肌肉僵硬。
3、加压包扎
用弹性绷带对肿胀部位施加均匀压力,包扎时从远端向近端缠绕,松紧以能插入一指为宜。前臂骨折临时固定时,需用夹板配合绷带制动。注意观察末梢循环,防止包扎过紧导致缺血。
4、抬高患处
将损伤肢体抬高至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踝关节扭伤后建议卧床时用枕头垫高足部,坐立时搭在凳子上。严重血肿者需持续抬高配合冷敷,通常需要维持24-72小时。
5、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凝胶等非甾体抗炎药。开放性伤口需用碘伏消毒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跟腱炎等慢性损伤可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控制炎症。
运动前后充分进行10-15分钟动态拉伸,佩戴护膝、护踝等防护装备,选择平整安全的运动场地。恢复期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肉力量练习,避免过早剧烈运动导致二次损伤。若出现持续疼痛、关节畸形或活动障碍,应及时就医进行X光或核磁共振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