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疼痛加剧可通过热敷镇痛、补充钙剂、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佩戴护具、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骨质疏松疼痛通常由骨量流失加速、椎体压缩骨折、肌肉代偿性劳损、继发性骨质疏松、骨微结构破坏等因素引起。
1、热敷镇痛
局部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引发的牵涉痛。可使用40-45℃热毛巾敷于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避免高温烫伤。热敷适用于无明显外伤的慢性疼痛,若皮肤存在破损或急性炎症应禁用。
2、补充钙剂
碳酸钙D3片、乳酸钙颗粒等钙剂可改善骨基质矿化,配合维生素D3促进肠道钙吸收。日常可同时摄入牛奶、豆腐等高钙食物,但需注意钙剂与甲状腺药物需间隔2小时服用,过量补钙可能增加肾结石风险。
3、抗骨质疏松药物
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双膦酸盐类药物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雷洛昔芬片可选择性调节雌激素受体。使用这类药物需严格遵医嘱,服药后保持直立姿势30分钟以避免食道刺激,长期使用需监测颌骨坏死风险。
4、佩戴护具
腰围、护膝等支具能减轻椎体和关节负荷,预防病理性骨折。选择透气性好的医用护具,每日佩戴不超过8小时,期间需配合肌肉锻炼防止废用性萎缩。急性疼痛期可短期使用硬质支具,稳定后改用弹性护具。
5、手术治疗
椎体成形术通过骨水泥注入稳定压缩骨折椎体,髋关节置换适用于股骨颈骨折。术后需早期康复训练恢复功能,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手术需评估内固定物松动风险。
建议每日保证30分钟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进行太极、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增强骨强度,居家环境移除地毯等绊倒隐患。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出现持续夜间痛或身高缩短超过3厘米需及时复查。饮食注意控制盐分摄入,过量钠会加速钙质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