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与支气管哮喘可通过发病机制、症状特点、病程进展及辅助检查进行鉴别。支气管炎主要由感染或理化刺激引起,表现为咳嗽咳痰;支气管哮喘属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为主要特征。两者在治疗原则和预后上存在显著差异。
1、发病机制
支气管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吸烟、空气污染等理化因素也可诱发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气道高反应性,与遗传性过敏体质相关,接触过敏原后引发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气道平滑肌痉挛。两者病理基础不同决定了治疗方向差异。
2、症状特点
支气管炎患者咳嗽时多伴有黄白痰液,急性期可能出现低热;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夜间及凌晨症状加重,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痰液性质方面,哮喘患者多为白色泡沫痰,合并感染时才会出现脓性痰。
3、病程进展
急性支气管炎病程通常持续1-3周,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的反复咳嗽;支气管哮喘呈发作性特点,缓解期可无症状,但气道炎症持续存在。长期未控制的哮喘可能导致气道重塑,而慢性支气管炎可能进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体征差异
支气管炎患者肺部听诊以粗湿啰音为主;哮喘发作时满肺可闻及高调哮鸣音,严重时出现呼吸音减弱。哮喘患者发作期可见三凹征、桶状胸等体征,缓解期肺部体征可能完全正常,这与支气管炎的持续性体征不同。
5、辅助检查
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值升高;支气管炎患者这些检查通常为阴性。胸部X线检查中,哮喘患者多无异常,慢性支气管炎可见肺纹理增粗。血常规检查中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常增高,而细菌性支气管炎可见中性粒细胞升高。
建议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尽早就医,通过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检测等明确诊断。支气管哮喘患者需长期规范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避免接触过敏原;支气管炎患者应戒烟并预防呼吸道感染。日常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增强肺功能,出现症状加重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