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骨髓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开放性骨折污染、邻近组织感染扩散及血源性感染四个原因引起。化脓性骨髓炎是骨组织被化脓性细菌侵袭导致的炎症反应,可能伴随高热、患肢剧痛及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干预。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化脓性骨髓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可通过皮肤破损或手术切口侵入骨组织。该菌产生的毒素和酶会破坏骨质,形成脓肿。患者可能出现寒战、持续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治疗需静脉注射苯唑西林钠注射液或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严重者需手术清除坏死骨组织。
2、开放性骨折污染
骨折端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时,土壤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或创伤时带入的其他细菌可污染骨组织。这类感染发展迅速,X线可见早期骨膜反应。除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外,还需彻底清创并固定骨折端,避免形成慢性骨髓炎。
3、邻近组织感染扩散
足部溃疡、褥疮等软组织感染未及时控制时,细菌可穿透骨膜侵袭骨质。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此类感染,表现为原病灶周围出现深部跳痛。除控制原发病灶外,需联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和万古霉素注射液,必要时行死骨切除术。
4、血源性感染
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疖肿、中耳炎等,细菌可能经血流播散至长骨干骺端。儿童多见,常突发高热伴肢体拒动。早期血培养阳性率高,需足疗程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配合患肢制动。延误治疗可能导致骨骺破坏影响骨骼发育。
预防化脓性骨髓炎需重视创伤后伤口消毒,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足部护理,任何感染灶均需及时规范治疗。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患肢用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以促进组织修复。慢性骨髓炎患者须严格遵医嘱完成6-8周抗生素疗程,定期复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