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孔可通过鼓膜修补术、药物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治疗。鼓膜穿孔可能与外伤、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
1、鼓膜修补术
鼓膜穿孔面积较大或长期未愈合时,通常需手术干预。鼓膜修补术包括内植法、外植法等术式,通过移植筋膜或软骨膜等材料封闭穿孔。术后需避免用力擤鼻、游泳等行为,防止移植片移位。合并中耳炎者可能需同期行乳突根治术。
2、药物治疗
感染导致的鼓膜穿孔需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抗生素可控制中耳炎症,黏液促排剂有助于改善咽鼓管功能。用药期间须保持外耳道干燥,禁用棉签掏耳。
3、日常护理
小型创伤性穿孔多可自愈,需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避免污水入耳。洗头时可用凡士林棉球堵塞外耳道,飞行或潜水时做好压力平衡。恢复期禁止佩戴入耳式耳机,减少噪声刺激。若3个月未愈合需复查听力评估。
鼓膜穿孔患者应避免用力擤鼻、打喷嚏时保持口腔开放以减轻鼓室压力。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促进黏膜修复。急性期可进行患耳局部热敷缓解疼痛,恢复期定期进行纯音测听监测听力变化。出现眩晕、面瘫等并发症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