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依据主要包括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患者通常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等症状,医生会结合直腿抬高试验、肌力测试等体格检查,并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1、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疼痛多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部放射。咳嗽、打喷嚏或排便时疼痛可能加重,平卧休息后症状可缓解。部分患者会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或感觉异常,严重时可影响行走。马尾神经受压时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紧急情况。
2、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位,医生被动抬高患肢,出现下肢放射痛为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跟腱反射检查、肌力测试等也有助于判断受压神经根的位置和程度。感觉检查可发现相应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减退或过敏。腰背部压痛、叩击痛及脊柱活动受限也是常见体征。
3、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可排除骨折、肿瘤等疾病,但无法直接显示椎间盘。CT检查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部位、程度及钙化情况。MRI是诊断金标准,可多平面成像,清晰显示椎间盘退变、突出程度及神经受压情况,还能发现脊髓、肿瘤等病变。脊髓造影结合CT检查可用于不能进行MRI检查的患者。
4、神经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可评估神经根受损程度和范围,帮助定位病变节段。这些检查对鉴别周围神经病变有重要价值,尤其当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影像学表现与症状不符时。神经电生理检查还能预测预后和评估治疗效果。
5、鉴别诊断
需要与腰椎管狭窄症、脊柱肿瘤、脊柱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鉴别。病史采集需注意疼痛特点、诱因、缓解因素等。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有助于排除感染性和免疫性疾病。对于疑难病例,可能需要多学科会诊明确诊断。
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患者应避免久坐久站、提重物等加重腰椎负荷的动作,睡硬板床有助于减轻症状。急性期可卧床休息1-3天,但不宜长期卧床。适度进行腰背肌锻炼如游泳、平板支撑等可增强脊柱稳定性。寒冷季节注意腰部保暖,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担。症状加重或出现马尾综合征表现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