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与慢性支气管炎可通过病程长短、症状特点、病因及治疗方式等进行区分。急性支气管炎病程通常在3周内,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病程持续2年以上,每年发作3个月以上,主要与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有关。
急性支气管炎起病急骤,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乏力等,痰液初期为白色黏液状,后期可能转为脓性。听诊可闻及散在干湿啰音,胸片多显示肺纹理增粗。治疗以对症为主,常用药物包括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感染和祛痰药物,多数患者在1-2周内痊愈。
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呈渐进性发展,以持续性咳嗽、咳白色泡沫痰为特征,晨起加重,常伴气促。肺功能检查显示持续性气流受限,胸片可见肺气肿改变。治疗需长期管理,常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噻托溴铵粉雾剂等支气管扩张剂,合并感染时需联用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戒烟和避免空气污染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两类疾病均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吸入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急性发作期应多饮水稀释痰液,慢性患者需坚持呼吸功能锻炼。若咳嗽持续不缓解、痰中带血或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评估,避免延误治疗导致肺功能不可逆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