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性颌下腺炎怎么治疗

发布于 2025/07/03 17:37

幼儿急性颌下腺炎可通过抗感染治疗、局部护理、镇痛处理、饮食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多由细菌感染、导管阻塞、免疫低下、邻近组织炎症扩散、创伤等因素引起,表现为颌下肿胀、疼痛、发热、进食困难、局部皮肤发红等症状。

1、抗感染治疗

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等。阿莫西林颗粒对链球菌感染有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可用于厌氧菌混合感染。用药期间家长需观察幼儿是否出现皮疹或腹泻等不良反应。

2、局部护理

急性期可采用温盐水漱口或局部热敷,温度控制在40℃以下避免烫伤。热敷每次持续10-15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4次,有助于促进腺体分泌物排出。若形成脓肿需由医生进行穿刺引流,家长不可自行挤压肿胀部位。

3、镇痛处理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滴剂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两者均具有退热和镇痛作用。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给药间隔不少于6小时,家长需严格按照体重计算剂量,不可超量服用。

4、饮食调整

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果蔬泥、酸奶等,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腺体。少量多次补充水分,每日饮水量按每公斤体重50-100毫升计算。可适量饮用淡蜂蜜水帮助缓解咽部不适,但1岁以下婴儿禁用蜂蜜。

5、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或形成顽固性脓肿的病例,可能需行颌下腺导管扩张术或腺体部分切除术。全麻手术前需禁食6小时,术后保持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家长应配合医生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有无导管狭窄或感染复发。

治疗期间家长需保持幼儿口腔卫生,每日用软毛牙刷清洁牙齿,餐后饮用少量温水冲洗口腔。急性期应居家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肿胀。恢复期可逐步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草莓等,增强免疫力。若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或颈部僵硬等表现,须立即就医排查严重并发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