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两方面。心肌梗塞通常由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引起,需结合心电图改变、心肌酶谱升高及典型胸痛表现综合判断。
1、临床症状
典型表现为持续30分钟以上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向左肩背部或下颌放射,常伴冷汗、恶心呕吐。部分老年或糖尿病患者可能表现为无痛性心肌梗塞,仅出现呼吸困难、晕厥或乏力等非典型症状。心肌梗塞发作时硝酸甘油无法缓解疼痛,需与心绞痛鉴别。
2、心电图检查
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可见相邻两个以上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超过1毫米,可能出现病理性Q波。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表现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动态心电图监测可发现缺血性ST-T改变演变过程,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3、心肌损伤标志物
肌钙蛋白I或T在发病3-6小时后开始升高,24小时达峰值,持续7-10天,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肌酸激酶同工酶在4-8小时升高,24小时达峰,3天后恢复正常。需连续监测酶谱动态变化,数值超过正常上限2倍有诊断意义。
4、影像学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可直接显示血管阻塞部位和程度,是确诊的金标准。心脏超声可发现室壁运动异常,评估心脏功能。心肌核素显像能显示心肌灌注缺损范围,对陈旧性心肌梗塞有诊断价值。
5、鉴别诊断
需排除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急性心包炎等疾病。主动脉夹层多有撕裂样胸痛伴双侧血压不对称;肺栓塞常伴咯血和低氧血症;心包炎胸痛随体位改变,心电图呈广泛导联ST段抬高但无Q波形成。
心肌梗塞确诊后需立即启动再灌注治疗,包括药物溶栓或介入手术。日常应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出现持续胸痛应立即平卧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并呼叫急救,避免自行走动加重心肌耗氧。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