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性心肌病目前无法完全治愈,但可通过规范治疗延缓病情进展。主要治疗原则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控制、器械辅助、生活方式调整及终末期心脏移植。
1、病因治疗:
针对可逆性诱因进行干预,如戒酒可改善酒精性心肌病,控制血压能减轻心脏负荷。病毒感染后需监测心肌酶谱,部分患者需使用抗病毒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者需配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2、药物控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延缓心室重构,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肌耗氧,利尿剂缓解水肿症状。抗凝药物预防附壁血栓,地高辛用于合并房颤患者的心率控制。需定期复查调整用药方案。
3、器械辅助: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用于QRS波增宽患者,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可预防猝死。终末期患者可考虑左心室辅助装置过渡,部分机械循环支持设备能维持数月到数年。
4、生活方式:
严格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3克,控制液体量在1500毫升内。采用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步行,避免屏气用力动作。戒烟并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接种流感疫苗减少感染风险。
5、心脏移植:
适用于预期生存期小于1年的终末期患者,术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供体匹配需符合血型和组织相容性要求,术后5年存活率约70%。移植后仍需定期监测排斥反应和并发症。
患者应建立包含心血管内科医生、营养师、康复治疗师的多学科管理团队。每日监测血压、心率、尿量和体重变化,记录胸闷气促等不适症状。饮食选择高蛋白低脂食材如鱼肉、豆制品,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剧烈情绪波动,保证每晚7小时睡眠。每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室功能,雨季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合并糖尿病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血脂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目标值小于1.8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