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可能会得红眼病,但通过注意水质防护、个人卫生和用眼习惯三方面可有效预防。红眼病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眼红、眼痒、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公共泳池水质不达标是红眼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水中可能含有腺病毒、肠道病毒等病原体,当眼睛接触污染水源时,病原体可侵入结膜引发炎症。泳池消毒不彻底、人员密度过高会显著增加感染风险。选择正规消毒达标的游泳场所,避免在人群密集时段游泳能降低感染概率。
个人防护措施不足也会导致红眼病发生。游泳时未佩戴防水泳镜,眼睛直接接触池水会增加感染机会。泳后未及时用清水冲洗面部和眼睛,残留的消毒剂或病原体可能持续刺激结膜。建议全程佩戴密封性好的泳镜,游泳后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和面部皮肤。
不当的用眼行为可能诱发或加重红眼病。游泳过程中用手揉搓眼睛会将病原体带入眼内,佩戴隐形眼镜游泳更易滋生细菌。患有眼部炎症时继续游泳可能导致交叉感染或病情加重。游泳前后应避免触碰眼睛,隐形眼镜佩戴者需改用日抛型或游泳专用护目镜。
红眼病具有较强传染性,发病期间应暂停游泳避免传播他人。日常可备用人工泪液保持眼部湿润,出现眼红痛、畏光、视力模糊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儿童游泳时家长应协助做好防护,选择人少时段并缩短游泳时长。泳池管理者需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游离氯浓度维持在标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