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如何诊断 揭秘踝关节骨折的诊断标准

发布于 2025/07/03 20:41

踝关节骨折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诊断,诊断标准主要涉及骨折类型判定、稳定性评估及伴随损伤识别。踝关节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1、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初步判断踝关节骨折的重要手段。医生会观察患处是否存在畸形、淤血或开放性伤口,触诊检查压痛点和骨擦感。特殊检查如前抽屉试验可评估韧带损伤,跟骨叩击试验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隐匿性骨折。检查时需注意足背动脉搏动和皮肤感觉,排除血管神经损伤。

2、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踝关节骨折的基础影像学方法。常规拍摄踝关节正位、侧位和踝穴位片,必要时加拍应力位片。通过X线可明确骨折线走向、移位程度及关节面受累情况。渥太华踝关节规则可帮助判断是否需要行X线检查,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3、CT检查

CT检查能清晰显示复杂骨折的立体结构,尤其适用于评估关节内骨折块移位、后踝骨折及下胫腓联合损伤。三维重建技术可多角度观察骨折形态,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对于普通X线难以明确的隐匿性骨折,CT具有更高的检出率。

4、MRI检查

MRI检查主要用于评估韧带、肌腱等软组织损伤及骨髓水肿情况。对于儿童骨骺损伤、应力性骨折等特殊类型,MRI具有独特优势。该检查无辐射风险,但费用较高且检查时间长,通常不作为常规诊断手段。

5、分型系统

临床常用Lauge-Hansen分型和Danis-Weber分型系统对踝关节骨折进行分类。Lauge-Hansen分型基于受伤机制,分为旋后内收型、旋后外旋型等;Danis-Weber分型则根据腓骨骨折位置分为A、B、C三型。准确分型对治疗方案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踝关节骨折确诊后应避免患肢负重,可临时使用支具固定。恢复期需循序渐进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练习,预防关节僵硬。饮食上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折愈合。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进度,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复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