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拔掉后血管上出现鼓起通常是局部血肿或静脉炎的表现,多数与拔针后按压不当或血管损伤有关,少数可能与凝血功能异常或感染相关。建议观察局部是否有红肿热痛,若持续不消退需就医排查。
拔除留置针后血管鼓起最常见的原因是皮下出血。留置针穿刺会破坏血管壁,拔针时若按压时间不足或力度不够,血液可能渗入周围组织形成血肿。表现为针眼周围出现青紫色包块,触之有弹性,一般1-3天会逐渐吸收。此时可采取局部冷敷收缩血管,24小时后热敷促进淤血消散,避免揉搓防止血肿扩大。
若鼓起伴随皮肤发红、温度升高或条索状硬结,需考虑静脉炎可能。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药物刺激或无菌操作不规范均可导致静脉壁炎症反应。早期表现为穿刺静脉走行区红肿压痛,严重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此时应停止患肢活动,抬高肢体促进回流,局部外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或肝素钠乳膏,必要时口服地奥司明片改善循环。
留置针拔除后需持续按压穿刺点5-10分钟,凝血功能异常者需延长按压时间至15分钟以上。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24小时内沾水。若鼓起持续增大、出现搏动感或伴随发热,提示可能存在活动性出血或感染,需就医进行超声检查排除假性动脉瘤或深静脉血栓。糖尿病患者及长期使用抗凝药物者更需密切观察,必要时进行凝血功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