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房后出血可能与宫颈炎、阴道炎、子宫内膜息肉、宫颈息肉、排卵期出血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妇科检查、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宫颈炎
宫颈炎常由淋球菌、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分泌物增多。可遵医嘱使用保妇康栓、抗宫炎片、盐酸多西环素肠溶胶囊等药物。急性期需避免同房,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2、阴道炎
霉菌性阴道炎或细菌性阴道病可能导致黏膜充血破损,同房摩擦后出现血性分泌物。典型症状包括外阴瘙痒、豆渣样白带。可选用克霉唑阴道片、甲硝唑栓、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
3、子宫内膜息肉
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诱发子宫内膜增生形成息肉,表现为月经间期出血、经期延长。宫腔镜检查可确诊,较小息肉可用黄体酮胶囊调节,较大息肉需行宫腔镜电切术。
4、宫颈息肉
慢性炎症刺激导致宫颈管黏膜增生形成赘生物,同房碰撞易引发出血。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口紫红色肿物,需手术摘除并送病理检查,术后配合使用妇科千金片预防感染。
5、排卵期出血
月经干净后7-10天因雌激素波动导致内膜部分脱落,出血量少且2-3天自止。属生理现象,可观察无需特殊处理。若频繁发生可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调节周期。
日常需注意同房动作轻柔,避免经期前后性生活。穿着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清洗外阴时选择pH5.5的弱酸性护理液。建议每年进行宫颈TCT和HPV联合筛查,出现异常出血持续3天以上或伴随腹痛、发热时应立即就诊。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内分泌稳定,可适当补充含维生素K的菠菜、西兰花等深色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