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年期通常发生在45-55岁,男性更年期(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多见于50-65岁。更年期是性激素水平自然下降引起的生理阶段,女性以卵巢功能衰退为特征,男性以睾酮分泌减少为主。
女性更年期高发年龄与遗传、初潮年龄、生育史等因素相关。卵巢功能从45岁左右开始明显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导致月经紊乱、潮热盗汗、情绪波动等症状,多数在50岁前后绝经。部分女性可能因卵巢早衰在40岁前进入更年期,或因激素水平下降缓慢延迟至55岁后。男性更年期进展较缓慢,睾酮水平每年下降约1%,症状如性欲减退、疲劳、肌肉量减少等可能从50岁后逐渐显现,个体差异较大,部分男性症状轻微甚至无明显表现。
女性更年期症状多集中在绝经前后5年,约80%会出现血管舒缩症状,持续1-3年不等。男性症状持续时间更长但程度较轻,可能与慢性疾病、肥胖等因素叠加有关。无论性别,更年期症状严重程度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长期吸烟、缺乏运动、压力过大可能加重不适。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平稳度过更年期。女性可增加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植物雌激素摄入,男性需保证锌、维生素D等营养素补充。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避免过度饮酒。若出现严重骨质疏松、抑郁倾向或心血管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激素替代治疗或其他医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