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可通过保持耳部卫生、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科学擤鼻、合理喂养婴幼儿、及时治疗鼻咽部疾病等措施预防。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鼻窦炎、过敏反应、腺样体肥大等因素引起。
1、保持耳部卫生
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防止外耳道损伤引发感染。游泳或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阻挡污水进入耳道,结束后及时擦干外耳。耳道潮湿易滋生细菌,增加中耳炎发病概率。若出现耳道瘙痒或分泌物增多,应就医检查而非自行处理。
2、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或流感病毒可能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流行季节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可降低感染风险。出现咽痛、鼻塞等症状时需尽早干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急性中耳炎的常见诱因。家长需注意儿童有无抓耳、哭闹等异常行为。
3、科学擤鼻
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避免同时捏紧双侧鼻孔用力擤鼻。不当擤鼻会使鼻腔压力骤增,导致病原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婴幼儿鼻部分泌物可用吸鼻器轻柔清除。过敏性鼻炎患者更需规范擤鼻,减少鼻黏膜水肿对咽鼓管的影响。
4、合理喂养婴幼儿
婴儿喂奶时需保持头高位,避免平躺喂食导致乳汁反流至咽鼓管。母乳喂养可增强婴儿免疫力,降低中耳炎发生概率。奶瓶喂养时注意奶嘴孔径适宜,过大会增加呛奶风险。家长需观察婴儿进食后是否出现烦躁、摇头等中耳不适表现。
5、治疗鼻咽部疾病
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可能引起咽鼓管阻塞,需规范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片等药物控制炎症。腺样体肥大患者可考虑腺样体切除术,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反复发作的中耳炎可能与鼻咽部病灶有关,需耳鼻喉科全面评估。
预防中耳炎需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均衡饮食保证维生素A、C摄入有助于增强黏膜抵抗力。吸烟者应戒烟,避免二手烟刺激呼吸道。乘坐飞机时可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缓解气压变化对中耳的影响。出现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诊,避免发展为慢性中耳炎或鼓膜穿孔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