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骨折后需注意制动固定、定期复查、疼痛管理、营养补充和功能锻炼。主要有严格制动、定期影像学检查、合理镇痛、高钙饮食、渐进式训练等关键措施。
1、严格制动
骨折初期需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患足,避免负重活动导致骨折端移位。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固定方式,如跖骨骨折多采用短腿石膏,跟骨骨折可能需要跨关节固定。制动期间保持足趾适度活动有助于预防关节僵硬,但禁止踩地承重。
2、定期影像学检查
骨折后1-2周需进行X线复查观察对位情况,4-6周评估骨痂形成进度。复杂骨折如Lisfranc损伤需配合CT检查明确关节面愈合状态。影像学确认临床愈合前不可擅自拆除固定装置,避免发生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
3、合理镇痛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肿痛。肿胀明显时可抬高患肢配合冰敷,禁止热敷以免加重炎症。若出现持续剧痛伴皮肤发绀需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应立即就医处理。
4、高钙饮食
每日摄入500ml牛奶、100g豆腐等富含钙质食物,配合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可适量食用西蓝花、芥蓝等深绿色蔬菜补充维生素K。避免饮酒及高盐饮食,减少钙质流失影响骨骼修复。
5、渐进式训练
拆除固定后先从踝泵运动、毛巾抓握等非负重训练开始,逐步过渡到提踵练习、平衡垫训练。6-8周后经医生评估方可进行慢跑等负重运动,训练强度以不引发持续疼痛为度。跟骨骨折患者需持续穿戴足弓支撑鞋垫3-6个月。
足部骨折恢复期间需保持足部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外出活动使用拐杖分散体重压力。戒烟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避免尼古丁抑制成骨细胞活性。若出现固定器松动、皮肤压疮或异常发热等症状应及时返院复查。